揭牌仪式。
9月16日上午,中国—东盟交通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在广西南宁成立,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国家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计划,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构筑面向东盟人工智能合作新高地、赋能中国—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。
据悉,首批加入中心的有深圳计算机科学研究院、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、苏州深图智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、润建股份有限公司等65家国内交通智能领域企业和科研院所,参会各方围绕中心发展规划与交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展开深入研讨,并就智能交通管理、低空交通、智慧跨境物流等人工智能重点应用场景分享实践经验,共绘协同发展蓝图。
合作助力仪式。
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陈津维指出,中心立足“国家所需、广西所能、东盟所盼”,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打造的新的“合作平台”,必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共破发展难题、共享人工智能时代红利的务实载体。未来要重点围绕推动标准互通、加速技术落地、夯实合作根基持续发力,助力建设互联互通更加紧密的中国—东盟命运共同体。
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张旭凤在讲话中提出,希望新成立的中心成为双方携手共进的桥梁,在中国—东盟交通人工智能“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”结出更多共赢之果,共同提升区域合作影响力。
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陈津维讲话。
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张旭凤讲话。
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李文勇在会上与吉隆坡科技大学、马中国际教育中心、广西交科集团四方共建交通人工智能工匠学院协议;并与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、河内学院、河内国际学院签订国际合作办学协议,携手打造中国—东盟交通人工智能创新共同体。
李文勇在会上向与会嘉宾作了中心建设与规划介绍。中心是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指导下,由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、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、马来西亚吉隆坡科技大学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联合发起成立,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国际合作迈入实质性新阶段。中心将推行“北上广技术研发+成员单位成果转化+东盟场景应用”的协同创新模式,并以创新为魂、以融合为链,重点推进强化科研与人才体系建设、关键技术攻关与场景落地、深化与东盟的创新合作机制三方面工作,努力建设成为中国—东盟区域领先的交通人工智能研发高地、示范应用基地和人才孵化中心。展望未来,中心将通过整合人才、技术、资源等核心要素,建设面向东盟的交通可信数据专区,开发交通运输行业大模型,系统推动“公铁水航邮”全交通要素协同发展,强化在“规建养运管”全流程中的智能化赋能,助力中国—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迈上更高水平。
合作签约仪式。
以“数智交通·通达未来”为主题的“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”交通创新大赛在大会上同步发布,旨在促进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产业深度融合,汇聚各界智慧,激发创新活力,推动产业技术突破与升级,为人工智能赋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随后,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楚金华、马来西亚吉隆坡科技大学副校长苏拉娅·宾蒂·阿米尔鲁丁博士、泰国东方皇家理工大学副校长冯焕钟、越南同安高科技学院董事长裴猛麟等与会代表在会上分别作了“人工智能+”主题报告与经验分享,共同探讨了交通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、技术前沿与应用场景,并对未来共同塑造包容、协作、共赢的美好合作愿景充满期待。